主席 雷格·多兰
甲醇是全球生产和国际运输最广泛的化学商品之一。中国是最大的甲醇生产国、消费国,有满足全球需求的巨大潜力。甲醇作为碳中和的化学和燃料载体,为可持续生物质能源、可再生电力制绿氢、工业废气和空气中捕获CO2转化提供了桥梁。
甲醇获得了国际海事组织的正式认可:2020年,批准了甲醇作为船用燃料的导则。绿色甲醇为碳中和航运提供了面向未来发展的清洁燃料。去年,马士基订购了16000箱以甲醇为燃料的集装箱船。今年,马士基就绿色甲醇船用燃料项目与多家企业开始合作。全球甲醇行业协会成员正在将更多使用甲醇燃料的化学品油轮投入水上运输,目前14艘在运营。在中国,广州广船国际有限公司在建造6艘甲醇货船。法国达飞公司宣布在中船大连船厂订购6艘集装箱船。在领先航运公司的鼓励下,全球主要发动机制造商纷纷制定了用于船舶和发电用甲醇发动机的开发计划。
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副院长 黄伟光
碳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重要基石,未来我国能源结构仍有一定化石能源需求量,甲醇是实现碳循环重要的载体。甲醇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工业品,在传统化工领域代表存量市场,在能源领域甲醇代表着增量市场。绿色甲醇是最合理的未来的能源解决方案之一,将可再生能源以液体存储运输,使用方便安全。在供电、交通和储能领域,绿色甲醇动力系统将催生全新的市场,实现燃料全生命低碳化。
中国科学院
副院长 张涛
能源安全主要指油气供应安全,通过甲醇跨越油气时代能源安全会得到极大保障。中国科学院制定了科技支撑“双碳”行动计划,提出以甲醇、氢气、储能作为平台技术,构建多能融合的清洁低碳能源生产、消费技术体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于2020年在兰州建设了千吨级液态阳光中试装置,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化学能储存于便于运输的甲醇中;拓展了CO2利用途径,解决CO2排放,减少消耗化石资源。对全球绿色发展、能源经济结构调整、化工行业储能行业的发展意义深远。积极推进甲醇产业化应用,是开发低碳能源、发展循环经济最重要的举措。国家“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把绿色甲醇列入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工程。
南方科技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院长 刘科
长期储能技术是把风能、太阳能转化成绿色甲醇的技术。全世界最好的跑车是烧100%的甲醇,因为甲醇分子有氧,燃烧时氧从内部释放,爆发力比柴油更好。用劣质煤和便宜的风能、太阳能结合制成可再生绿色甲醇,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也是解决中国石油不足的重要战略路径。发展甲醇经济可以把废旧矿山治回青山绿水,把沙漠和荒地整治成良田。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
代表 道夫·盖伦
未来生物甲醇、电制甲醇等可再生甲醇的需求将从现有水平增加5倍,达到每年约5亿吨,具有重大意义。可再生甲醇在未来几十年作为交易商品将发挥重要作用。甲醇将在可获得廉价的可再生氢气及碳中和CO2的地区生产,运送到需求中心,这将是重要的经济机遇。
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院士 李灿
今年,在鄂尔多斯已启动建设液态阳光甲醇10万吨工业化工程。液态阳光甲醇可规模化减排CO2。每吨阳光液态甲醇可转化1.375吨CO2。若替代中国8000万吨煤化工甲醇,可直接转化上亿吨CO2,并减排3亿-4亿吨CO2。用大规模弃风弃光发电,进行液态阳光合成,可消纳大于千瓦电力。绿色甲醇可代替汽柴油直接或间接作为燃料,总体可减排十亿吨CO2,缓解我国液态燃料短缺局面。
甲醇作为氢能载体解决氢能制备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和成本性问题,可解决间歇性能源风、光规模化储能和调峰的问题。绿色甲醇可实现交通领域、工业领域、化学工业的绿色化、低碳化,兼顾经济发展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带动数万亿级新兴产业。
马士基
中国总代表 彦辞
马士基将从2024年开始接收12艘大型甲醇船舶,届时每年甲醇需求量约50万吨,2030年将增加到600万吨。若整个船队都使用绿色甲醇燃料,到2040年需绿色甲醇2000万吨。在中国生产绿色甲醇将是很好的选择:首先,中国可用的生物原料数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国正在持续大力投资可再生电力,这是生产绿色甲醇的前提。中国的绿色甲醇项目大型工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规模和成本效益。
吉利控股集团
董事长 李书福
一 积极探索多元化能源发展路径,助力能源安全与碳中和。中国发电结构中火电占约70%,探索多种可持续的能源技术路线是加速产业转型、助力“双碳”的突破口。当前川渝地区用电紧张引发对能源储运的思考,发展甲醇经济是破解该难题的有效路径。川渝地区水电如何将丰水期大量富余的电存储起来又能方便运输和使用?电池储能有限,氢气成本高、难于运输,甲醇是很好的存储方式。
二 深耕甲醇技术线路,全生命周期践行绿色理念。我国煤制甲醇技术的关键设备、催化剂等国际领先,煤炭节能降碳具备技术条件。绿色甲醇的技术路线完全贯通,为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探索了新路。
三 一切以用户为中心,甲醇汽车逐步市场化大规模推广。
四 建设甲醇汽车绿色工厂,助力山西打造能源改革排头兵。